首页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综应(E类)》精华考点:感染过程的表现
【导读】医疗卫生《综应(E类)》精华考点:感染过程的表现。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了感染的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根据人体防御功能的强弱和病原体数量及毒力的强弱,感染过程可以出现五种不同的结局,即感染谱。这些表现可以移行或转化,呈现动态变化。

(一)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被清除是通过以下两种机制来实现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可被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所清除,这种防御能力有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正常体液的溶菌作用、组织内细胞的吞噬作用等。这些综合性的能力就是所谓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二)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中(如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数量常远远超过显性感染。隐性感染过程结束以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三)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小部分,好比海上冰山露出水面的一个小尖峰。但在少数传染病中,如麻疹、水痘等,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这是在传染过程中人体防御能力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的表现。

(五)潜伏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表格总结:

 

清除病原体

隐性感(亚临床感染)

症状、无体征、甚至无生化改变,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最常见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也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五种过中发生率最低最易被识别

病原携带状

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

体一般不排出体外。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疾、结核病等。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种传染病中都存在

【习题演练】

1.感染属于机体为自我保护而做出的防御性反应,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感染过程可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金标尺答案】ABCD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