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背景
“地铁偷拍乌龙事件”持续发酵,事情起因是一女子在地铁上见一大叔蹲着玩手机,怀疑对方偷拍自己。为自证清白,大叔同意其检查了手机相册。然而,在发现是误会后,女子依然选择在网上曝光。随后,事情多次反转,女子在网上发文道歉双方达成和解,然而网友却并不买账,觉得女生的反应过激。网友对该事件持续关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不能是“以曝制曝”和“以暴制暴”。
二、预测题目
地铁偷拍乌龙事件”持续发酵,一女子在地铁上见一大叔蹲着玩手机,怀疑对方偷拍自己。为自证清白,大叔同意其检查了手机相册。然而,在发现是误会后,女子依然选择在网上曝光。广大网友觉得女生的反应过激,侵犯了大叔的合法权益。对此,你怎么看?
三、作答要点
近期质疑他人偷拍并曝光到网络所引发纠纷的事件备受关注,这反映出公众对于肖像权、隐私权的保护意识愈发强烈,但如何依法维权仍然是一门亟待学习的课程。
不难发现,女孩的出发点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偷拍是当下很多人深恶痛绝的现象,女性对类似行为有所警惕、严加防范,其实是自我保护意识的一种体现。尤其是能够在公共场所能够鼓起勇气求证,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此类不法行为的发生。只不过,伸张权利的基础应该是事实和真相,在明知是误会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在网络上进行曝光引发“网暴”,反而是一种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
这件事情演变成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偷拍者的违法成本低,导致偷拍确实成为社会中不少现实,不仅仅是一些恶意偷拍满足自己私欲的行为,还有很多人通过在公共场合偷拍以此博眼球赚取流量,还有一些街拍博主觉得自己是大V,就进行随意拍摄侵犯别人的肖像权、隐私权。
2.维权与过度维权的界限不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理所应当,却不能漠视甚至侵犯他人正当权益。在大叔手机里没有发现照片的情况下,这名女子仍将视频发到网上,一味的网络曝光不是维权,无端指责不是维权,恶意揣测更不是维权。网络曝光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舆论监督方式,但曝光的初衷和方法都需要被圈定在合法的范畴内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3.维护正义与助纣为虐模糊不清。目前,该女子已在网络上公开道歉,大叔及其家属对此选择了谅解,但网络舆论并未就此平息,很多网友持续关注着该女子会面临怎样的处理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网友曝光了该女子的姓名、年龄,就读的学校、专业等个人信息,还有网友扒出了她的个人社交账号,甚至有网友对她进行侮辱谩骂,声讨声不绝于耳,也有网络暴力之嫌。
互联网时代,我们苦网络暴力久矣。其实是非对错,自有法律公理。信口开河、“暗键伤人”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无益于事件的解决,更不利于网络空间的生态和社会秩序。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一分包容,多一分体谅,时刻谨记上网理性发言,文字别成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