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一句台词要重复几十遍,一个舞蹈动作不标准就得跳一整天。”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的分享,揭开了“儿童网红”光鲜视频背后的工业化生产链条。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以“记录萌娃日常”为名的账号。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内容有不少是家长与网红孵化机构精心策划的“剧本演绎”,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流水线,实现“儿童网红”批量生产。
“儿童网红”批量生产的现象是流量经济与利益驱动下的畸形产物,当镜头成为枷锁,当点赞化为压力,这些被推到聚光灯下的孩子,正在失去珍贵的童年。其背后更隐藏着对儿童权益的侵害和价值观的扭曲。
其一,身心健康受损。高强度、高密度的拍摄和表演活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他们可能面临身体疲劳、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甚至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其二,隐私泄露风险。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隐私和尊严往往被忽视。他们的个人信息、家庭住址等可能被泄露,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安全隐患。其三,教育中断问题。为了配合拍摄和表演,孩子们可能不得不牺牲正常的学习时间。长期下来,这将对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亟需引起社会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于违规的MCN机构和家长,应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和处罚。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儿童网红”现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合理分享”与“过度商业化”的界限。同时,加大对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商业活动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
再次,强化平台责任。短视频平台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视频内容,应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的内容传播。
最后,提升家长意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育儿观。他们应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比流量和利益更重要,不要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同时,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