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事业单位
时事热点面试预测题:六旬教授考核不合格罪已诏风波
【导读】时事热点面试预测题:六旬教授考核不合格罪已诏风波。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热点背景

3月1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因考核不合格当场退群并在朋友圈发表自责言论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相关截图显示,ID名为“李力”的用户在社交群内表示,由于考核不合格而选择退群,并称自己即将退休,感到无脸再继续混下去。他提到自己四年间发表了16篇论文,共计近四十万字,其中包括3篇C刊论文,但没有大刊,因此感到非常惭愧。3月12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工作人员就该院教授李力聘期考核不合格一事作出回应,“依照他的合同以及我们学校的聘期考核标准,他是不达标的。”她还称,“我们学校不存在10%末位淘汰这种情况,也不存在让他(李力)被迫退群、被迫离职、被迫退休这种情况。”(来源:澎湃新闻)

二、预测题目

近日,某高校教授因考核不合格当场退群并在朋友圈发表自责言论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随后该高校学员工作人员就此事作出回应,本次考核不合规一事属实。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参考解析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在《思想录》中提出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他以苇草为喻,揭示人类的双重性:既脆弱渺小,又因思想而高贵。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种冗杂信息的现代社会,保持理性的思想去看待这个社会,愈发显得难能可贵。所以面对六旬高校教授考核不合规而被网友们五花八门地争吵时,我们更应该保持这个时代的一份冷静,理性吃瓜,辩证看待。

首先,面对考核不合规风波,教授发表言论、表达想法,学院保持理性、公开回应,都是站在自身角度阐述想法,无可厚非,不应过度揣测。高校教师考核的本质是在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学术竞争力。在本次事件中,有不少网友在网络平台同情教授——作为61岁的高龄二级教授,在考核评定中仍遭遇不合格,用年龄和资历来共情教授的遭遇,感叹高龄遭遇人生考核“滑铁卢”,共情理解可以,但不应矫枉过正。据该学院工作人员所发布的回应来看,依照人才引进的合同和学校的聘期考核标准,给予该教授考核不合格的结果是正常的,并不存在不公平的情况。面对舆论,该学院顶住了压力,给予了公平的结果,这既保护了其他教授老师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规则的公平和普适性。

其次,“六旬教授考核不合格”事件发生的背后,不禁引人深思,高校人才考核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此次事件中高校教授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人才,本是希望发挥高端人才的专业能力带领学科建设,但此次因科研成果不达标而被评为不合规。正如该教授的自嘲——“罪已诏”“唯一一个不合格的二级教授”,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唏嘘。其实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当前高校考核中所存在的学术评价体系单一化、高校教师的职业困境等问题,如果放任这样的事态继续发展,不仅不利于高校高素质人才的自我成长,也会影响高校人才的正常流动。如何破除这一困境,还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客观看待,了解实际情况,平衡好严肃与包容的学术生态。

最后,如何让“六旬教授考核不合格惹众议”成为过去式,让“阳光透明”成为现在进行时,我们还得继续做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一是要做好社会宣传,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尊才、重才、用才的社会共知;二是努力推动学术评价多元化,政府部门主动担责,科学调研,做好制度顶层设计,为高端人才制定合适的学术评价机制,不再以学术论文数量和级别作为唯一考核标准,从品德、学术、教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三是完善高龄教师支持机制,引入端口做好制度说明、门槛筛选;用人端口做好按需用人,福利保障;退出端口做好柔性退出,保障工作。只有高校努力做好人才程序公平,维护好每一份权益,才能真正“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