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事业单位
《综测》逆袭指南丨应用文难点+议论文雷区,一文拆透!
【导读】《综测》逆袭指南丨应用文难点+议论文雷区,一文拆透!。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四川事业单位笔试《综合能力测试》主要包括分析题和写作题两大题型,写作题应用文、议论文为主要考查形式。在备考过程中,考生普遍存在这些困境:没有思路、抓不住重点、写作太口语化……本文就来总结一下大家在撰写议论文和应用文时常见的痛点与难点,以帮助各位更好地应对挑战。

 

 

应用文

 

1.

写作目的不清、任务模糊导致偏离核心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读完题后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要去材料中找“先进人物事迹”并将其精简(主体+做法+结果),但部分人可能会忽略题干中要求的“揭示精神实质”导致失分。答案除了事例还需要有“精神”,如果材料未直接点明,就需要根据事例进行提炼(分析人物行动特征及社会影响等,概括归纳其精神品质,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等描述),这也是这道题的难点所在。

 

审题能力需要通过大量训练来提升,只有多做题、多见识题干,后期才能迅速明确题目要求和任务第一时间反应出答题思路

 

 

2.

引用文种类繁多导致格式不清,记忆模糊

(示例)

法定公文、事务性公文种类非常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格式,建议大家可以按照分类方式总结记牢所有格式要求。只有先记牢最基本的格式,才能根据题干具体要求灵活答题。

 

 

3.

语言表达不精准,正式/简洁/口语使用场合分不清楚

突出表现如不知道如何精简语言,导致描述冗长啰嗦、意思不明确;又比如没有联系题干设置的核心场景,导致语言风格和使用场景不匹配。

 

以应用文为例: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名法律工作者,需要到农村开展一场普法宣讲会,要求你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普法宣讲会的发言稿。

 

写作前我们要考虑好题干和材料设置的场景,根据核心场景去改变语言风格。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在面对农民群众时语言风格可以是亲民的、尽量“白话”一些的;如果把对象换做成都市民、甚至还要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研讨时,那语言风格就应该偏向规范和精简化。

 

类似要注意的技巧还有很多,实际写作也比空口讲理论复杂得多,因此还是需要自己下来多练多归纳总结。

 

 

4.

书写速度慢、字体不够美观

卷面分也是最终得分的组成部分。相同内容下,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答题规范的卷子显然会得到更高的分数。趁现在还有时间,应多练多写,尽量避免连笔,确保答案端端正正、清晰可读,并且还要注意减少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那如果总是时间不够怎么办?那就需要练速度了!例如,审题速度也是可以通过练习来不断提高的,题干能给出的信息有限,要学会迅速捕捉关键词、关键信息;又比如写字速度,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得又好又快也是真正需要练习的技巧。

 

同时还要注意时间分配,根据去年下半年的试题来看,《综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共3道题。那么我们平常刷题、刷套卷也应该按这样的时间来训练:

 

第一题可能是概括题等等,需要25-30分钟;第二题可能是概括题、对策题或综合分析题等,可能需要30-35分钟;第三题一般就是写作题了,根据前面预留出来的时间,我们有55-60分钟的时间进行写作。

 

所以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去有意识地卡着时间做题,到了真正考试时就能更从容地分配每道题目的作答时间。

 

 

议论文

 

首先要明白,考编时写的议论文和我们高中的议论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高中的议论文材料较短,考查同学们的发散能力和联想能力。考编的议论文更多偏向社会热点话题、事业单位内部的热点信息等等,重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提炼总结材料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社会、政策等进行写作,文章要务实、要有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所以备考四川事业单位,议论文也是需要系统学习的,不过大家难免会遇到不会写、写不完、写不好等问题,下面重点讲一讲痛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案。

 

 

1.

立意不准确,造成跑题现象

如果抓不准题干的核心内容,不管写得有多出彩,分数肯定不会高,因为文章跑题了、方向是错误的。

2.

标题缺乏吸引力,生搬硬套

标题本身可能就值1-2分,但好的标题能对正文产生积极作用,能够引导阅卷人产生阅读兴趣,在一开始就定下良好的基调,从而影响整篇文章的基准分,所以标题的分数可大也可小。

一个好的标题需要形象生动,要能够引人深思。

 

 

3.

分论点逻辑混乱,文章结构不匀称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会有三个分论点,要注意分论点之间其实也是需要有逻辑的,一般是并列或者递进。同时也要规划好每个部分写多少字,要注意分论点字数相当,开头、结尾字数可以少于分论点,让文章结构看起来尽量匀称

 

 

4.

论证缺乏说服力,语言不规范

比如找的示例和论证完全不匹配,举的例子体现不出重点,语言太过于口水话等。如何让论证手段更多样呢:

如何让语言表述更规范呢?以下是一些例子:

可能我们平常写出来的内容会偏口语化、缺乏概括性,想要提高提炼、概括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平常的练题甚至生活中有意识地不断积累。

 

 

其实在备考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我们是可以逐步克服上述难题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磨练技巧、总结经验教训。距离上半年笔试时间还剩1个月左右,希望大家能打起精神,为目标付出100%的努力!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