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背景
这个五一,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客流高峰不断。室外的草坪上,一个二三十人的旅游团在遮阳棚内茶歇,而室内年轻人在青村茶社品茗聊天,有的人则循着回廊,参观北碚区和西南大学共同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展厅。
这里是北碚万亩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20世纪70年代,东升村村民开山凿石,历时10年建成了总长83公里的柳荫水渠。如今,当地借助水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游客。
同时,近年来北碚区和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挖掘整理乡镇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修建修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来源:人民网)
二、热点题目
重庆北碚区和西南大学、川美等学院进行合作,挖掘整理特色的农耕文化,修建修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让这个五一的柳荫镇热闹非凡。不同于热门景点的拥堵,“农耕文化游”中的草坪茶歇、文化展厅等获得了游客的青睐。对此,你怎么看?
三、热点分析
这个五一劳动节,旅游业空前的火热,多项出行指标创新高,各地都推出了活动来吸引大家,大家逛名胜、品美食不亦乐乎,其中“农耕文化”旅游类型也进入眼帘。
第一,出行地点的变化展示了大众出行观念的变化。热门景区人头攒动,网红地址打卡完即索然无味,经历了疲惫和失落,大家在出行地址选择方面,有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从去年的Citywalk、露营热再到今年的“农耕文化旅游热”,都展示了大众对旅游的需求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不再疲劳周转,能够让身心放松成为了他们出行的选择。
第二,文化传承需要更多这种多元化融合形式。旅游的目的在于放松,不仅是身体上,也有心灵上的,所以北碚区以当地农耕文化为契机,与高校达成合作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和创新形式进行融合,让文化和公共资源活起来,是传播文化的一条创新途径。在全国的其他地方,有的也在尝试引导游客在旅游中学习二十四节气,了解四季轮替常识和农耕知识等。这种潜移默化的知识传播的方式让旅游不再是空白的走走停停,而是一路走一路吸收的过程。
第三,要把追求个性化的乡村振兴作为工作重点。目前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同质化的问题较为凸显,一样的街道装修,一样的食品售卖让乡村旅游的发展再无回头客,所以要长足的发展乡村振兴,走个性化是一条正确之路。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基于70年代修建的柳荫水渠,进行发展,闯出了自己一条源远流长的乡村发展溪流。所以在未来历史底蕴挖掘必不可少,基建文化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多元化地融合创新也不可少,在乡村振兴的这条道路上,只有一个目标: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