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背景
近日,一条“河南周口一中药种植合作社遭人哄抢,种植园主坐地痛哭”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网友围观和热议。华商报等媒体跟进调查,佐证事件属实。据种植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遭遇哄抢,让他们损失20万元左右。(来源:新京报)
二、预测题目
近日,一条“河南周口一中药种植合作社遭人哄抢,种植园主坐地痛哭”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网友围观和热议。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参考答案
各位考官,我也在网上看到过这个视频,而且,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一年前,一年轻女子回乡创业,在武汉承包了一片地种植南瓜,在收获的季节却遭到老人组团偷瓜,一个月前,也同样在河南周口,村民哄抢主人家还未收获完成的玉米,这些事件的出现,我认为不是偶然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1.哄抢事件的发生,我认为反映的正是群众“法治意识”的缺失。在农村,确实有别人家土地收获完后,部分老人会去拾取一些掉落的粮食的习惯,但是正如题目中描述的一样,主人家在地上痛哭,对哄抢群众驱赶不尽,这就不是拾取了,这是典型的“抢”!是违法行为!那为什么违法的事还有这么多人敢干?一方面无非是法制意识淡薄,不知道这也算违法,另一方面就是法不责众意识的出现,都认为违法的不止我一个,要抓肯定不会抓我,或是抱着:这么多人,要抓也不知道抓哪一个的心理,导致该类事件频频上演。不仅损害了当事人利益,更是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极大损害了地方形象。
2.哄抢事件的发生,我认为还反映出了新时代下执法还不够细化的这个缺点。如果放在以前,可以考虑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出现的过激行为,但现在,小康社会已经建成,已经解决了绝对贫困这个大难题,老百姓吃穿是基本不愁的,之所以会发生哄抢事件,我认为还在于执法难的问题。这么多人,怎么执法?执谁的法?执多重的法?没有参考,没有文件,没有指导,遇到这样的事多是协商为主,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养成了“法也不可怕”的错误认识。所以我认为,新时代下的执法,不仅要进一步细化,更要有针对性,像这一类哄抢事件,第一次出现可以说是没有参考案例,第二次出现就应该有对应的方法,第三次就不应该出现了。屡见不鲜就意味着我们的执法不具有威慑力,是需要改进的。
3.哄抢事件的发生,其实也在阻碍着社会的积极发展。譬如我所说的回乡创业的女子,如果一切顺利,她会请人种地、施肥、采摘等,能够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的,哄抢事件一出,相信没人再愿意去他们当地投资了,也譬如周口的两件哄抢事件一出,周口的同志即使在外地务工,被人说上两句也会心里不得劲儿,还无法反驳。这就严重损害了地方群众的凝聚力,不利于当地人才的引进与产业的引进。更甚者,招录公职人员的时候,可能人家都会考虑不报这个地区。对当地的发展可以说是有着严重的阻碍的。
哄抢不可怕,可怕的是频发,可怕的是哄抢过后没改正,没执法,让哄抢的人认为“哄抢有理”“哄抢没事”才是最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