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选遴选
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抱冬瓜睡觉
资料背景

7月以来我国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出现今年来最强高温过程网上流行起“抱着冬瓜睡觉”据说可以有效防暑降温保质期长,还不贵。有网友调侃道“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金标尺解读

在极端高温天气下,“抱冬瓜睡觉”这一防暑降温方式走红网络,成为大众热议焦点,需要我们理性看待。​

首先,这体现了民众应对高温时的创新思维。当传统防暑手段如空调、风扇的作用受限时,民众通过挖掘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潜在功能,如利用冬瓜含水量高、比热容大,能吸收体表热量的物理特性,来探索新的降温方法,这是民间智慧的生动展现。

其次,这种防暑方式的适用范围广。在燥热难耐的夏天,仍然有很多地区很多居民没有安装空调,尤其是农村地区,而抱冬瓜睡觉无疑是一种低成本且高回报的降暑方式,所以一经出现便被广泛传播及运用。

然而,这一现象也值得我们谨慎看待,一方面,部分民众在面对这类网络信息时缺乏理性判断,未能结合身体状况,如中医专家指出,脾胃虚寒、阳虚体质人群采用抱冬瓜睡觉的方式,可能会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另一方面,相关平台对这类生活常识类信息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未能确保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

为了更好地引导公众应对极端天气,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科普宣传。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等应借助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发布权威的防暑降温科普知识,详细介绍不同防暑方法的适用人群、注意事项,以及中暑后的正确急救措施,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二,强化网络平台责任。网络平台要建立健全信息审核机制,针对生活常识、健康养生等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真实、科学、准确后再予以发布,从源头上减少误导性信息的传播。

第三,推动公共服务保障升级。针对极端恶劣天气,政府相关部门可针对高温天气,加大对老旧小区、农村地区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比如为电压不稳的区域增容变压器,保障空调等制冷设备的正常使用;在农村地区合理设置公共避暑点,配备风扇、饮用水等物资,为无法在家有效防暑的村民提供便利。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