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选遴选
2024年面试热点及预测:敬畏生命也是成才的“必修课”
资料背景

近日,在研究生考试中,考生徐某某接连被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刷下,成为这两天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起因是考生徐某某有虐猫杀猫的行为。对此,不少人点赞相关高校的做法,认为品行不过关的人不应该继续深造;也有声音表示质疑,认为在复试过程中受舆论影响,有失公允。

然而更多的关注点则是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重要场所,既要培养学生的学术硬实力,也需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将生命教育变成“常态课”“必修课”。

金标尺解读

因为“虐杀”猫的行为,考研生接连被两所大学拒绝,对此有人点赞支持,表示“虐猫”行为触犯到了公众最朴素的是非观。也有人觉得这是对选拔人才的不公,应该给一次改过的机会。其实,不论高校在选才的时候是否受到舆论影响,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社会大众所期望的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体系,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首先,人才要先成“人”,再成学。“人”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善良,这种善良体现在善待包括小动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真正的人才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若是一个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缺乏仁爱之心,即使才华盖过了德行,也可能会滥用自己的才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伤害,更甚者“成绩好”“有才华”还会成为他们伤害别人的保护色。

其次,我们应该从小就加强德治教育和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一,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纳入教学实践。比如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设置任务驱动的模拟情景,在幼儿园、学前班等场地设置动物角,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爱护动物。第二,小初高循序渐进,多学科联动实行生命教育。比如小学阶段主要是基本知识介绍初中阶段要注重讲解原理和机制高中阶段主要强调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和意义以及发现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联动《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等课程,渗透生命教育和意识。第三,在立法层面推动保护动物,敬畏生命。推动相关立法,对虐待动物行为加以严格界定和管理,严厉制裁滥杀、滥捕、虐待动物行为,以此强化人们的思想意识,约束相关行为。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