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资格
《美术学科知识》:匡庐图

匡庐图

基本信息:

《匡庐图》传为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绢本墨笔画,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

 

作品内容:

(1)画幅上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

(2)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从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盘旋,道旁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注人山下湖中。

(3)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水上有渔人撑船,不远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赶着毛驴慢行,画中只有两人,人物在画中只作为陪衬。

 

艺术特点:

(1)画家以中锋画山石,边缘整齐,仿佛切割过般,山头和暗处用类似小斧劈的皴法,再施以淡墨多层晕染,表现出阴阳向背的质感,突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厚重感。

(2)《匡庐图》采用的是立轴构图,鸟瞰式纵向全景布局,层次分明,画家将“三远”相结合,山峦与山野幽谷,山径小路及远处诸峰相映成趣,自然地呈现在画卷之中。

 

意义价值:

《匡庐图》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初创期的代表作,该画着力表现了北方山水大气磅礴的特点,荆浩也被后世尊为北派山水画派之祖。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