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资格
2024年面试热点及预测:《咬文嚼字》发布2023年十大流行语
资料背景

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

金标尺解读

网络流行语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符号、流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国民心态的“晴雨表”“风向标”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记录着时代发展的旋律和声音,也折射出社会群体当下的生活态度、情绪表达与价值追求

第一,互联网话语生态的变化。如今年轻人占据着新媒体平台上的绝对C位,是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年轻人的声量也越来越大,他们在互联网话语生态创新中起到主导性作用

第二,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一些脱颖而出的年度流行语,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反映了某一群体的心声,传递着他们情感上的同频共振,这为我们把握当下各类社会群体心态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网民个体情绪的表达。一些流行语往往诙谐幽默又极具个性,能够让人在自嘲或调侃中纾解心理压力,从而起到“疏导剂”的作用。比如,反讽梗“栓Q”和“我真的会谢”,并不是表达感谢之词,大多情况下是说话者感到郁闷时的一种调侃,体现的是无奈之情。

透过年度流行语,我们既要看到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更要透过现象把准深层次的社会机理,在此基础上强化社会问题的有效纾解、社会心理的正面引导,在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画出更大的同心圆

首先,在流行语中感知群众心声。比如,针对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佛系”“打工人”“躺平”“精神内耗”等词语,应当多加观察研究,更多聚焦年轻人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从青年视角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其次,在流行语中凝聚正向能量。警惕流行语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味儿”,避免出现低俗、粗鄙化的倾向,这就需要准确把握流行用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流行语,更好实现个体自我表达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最后,在流行语中勾勒时代图景。要读懂中国,先要读懂流行语,从中可以洞见中国的过去和未来,用好昂扬向上的“时代表情”,激发人们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的年度流行语自然也不尽相同,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有的流行语昙花一现,有的则历久弥新,但无论如何,它们都代表了一段时期的社会缩影,值得我们去关注、记录和研究。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