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资格
2022年3月12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

2022年3月12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出版《新教育大纲》的教育理论家是(  )。

A.杨贤江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李大钊

2、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巨人传》

C.《太阳城》

D.《爱弥儿》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  )。

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4、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

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调查研究

D.个案研究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科学性

B.阶段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普及性和免费性

B.强制性、基础性和普及性

C.基础性、普及性和免费性

D.基础性、强制性和免费性

8、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管理

9、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受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

A.范例教学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合作学习

B.复式教学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11、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境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12、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

A.负向强化

B.间隔强化

C.自我强化

D.代替强化

13、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负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14、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  )。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转移

15、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弥散性

B.闭锁性

C.波动性

D.感染性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哪一特性?(  )。

A.果断性

B.独立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7、廖老师在心理辅导课上经常使用文具、卡片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  )。

A.认知法

B.代币法

C.脱敏法

D.消退法

18、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宣读作文,就紧张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陈亮的这种表现属于(  )。

A.抑郁

B.妄想

C.强迫

D.焦虑

19、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20、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收学生的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  )。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21、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

A.角色意志

B.角色体验

C.角色认知

D.角色期待

二、辨析题

22、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23、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24、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5、情绪与认知是互不影响的心理过程。

三、简答题

26、简述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27、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28、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29、简述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

在我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时候,有次家校联系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期间,家长不停数落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一直低着头。由于我在班上对这个学生也比较关注,尽管他成绩靠后,但是有一些长处,所以待家长说完后,我马上说道:“这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的还不错,学习的劲头也有,也能认真听课,我想以后成绩肯会有进步的”。我说完这句话以后,那孩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扬过他。这个孩子平时挺踏实。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经过这次当着家长面表扬他,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期末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

30、(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贯彻哪一德育原则?

2)阐述贯彻该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材料】

王老师是一名新入职的高中数学教师,刚刚上了一周多课,就发现班上学生对她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意。她原以为是这些学生对学习不积极,经深入了解,发现她讲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课下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目前讲的教学内容感到太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难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这回学生们却反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苦思冥想,为什么自己教学效果不好?随后她向数学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把握好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张老师跟王老师说:“你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1、(1)请用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案例,指出如何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