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公招
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儿童友好”增加更多中医药元素
资料背景

中医药服务如何更好满足“儿童友好”需求?近日,记者走进多家医疗机构,观察如何加强中医儿科或中医儿童保健门诊建设,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优质中医药保健诊疗服务。

金标尺解读

加强中医儿科或中医儿童保健门诊建设是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及时回应和积极落实。因此,医疗机构的行为值得点赞推广。

具体而言,第一,从现实需求的迫切性来看,能缩小供需失衡的差距。一方面,儿童近视、过敏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疾病频发,儿童亚健康问题日趋多样复杂化,一味选择西医治疗又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反复,极大损害孩子健康,家长希望通过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给孩子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因此,对于副作用小、注重整体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的中医治疗方法有着越来越急迫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大医院的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紧张,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在儿童中医门诊这一方面更是处于长期覆盖不足、不全的局面

第二,从现实意义的长远性来看,有助于守护儿童健康、传承中医文化。一方面,中西医的治疗理念不同,中医倾向于“治未病”和整体调理,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调整身体机能,达到阴阳平衡以消除病症,通过这种更加温和的方式来有效应对儿童常见健康问题,能有效减少孩子的药物依赖,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加多元的保障,也有效弥补了传统中医在儿科门诊方面的不足,深刻体现了医院始终致力于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儿童友好理念的主动作为。另一方面,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而言,医疗单位此举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信任、热爱上中医,从而扩大中医的传播范围,提高大家的中医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利于以中医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的作用,从而推动儿童理念在医疗服务机构的落实,还需多措并举。一方面,要强化中医药保健诊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社招、高职、高校等渠道引进中医人才,全方位扩充医生、护士等中医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强化中医文化与医疗环境的融合。围绕儿童常见的疾病比如肥胖、过敏等通过海报、视频等在儿科门诊等区域增加“三分治、七分养”中医知识的科普宣传,以此来提高大家的中医治疗理念和意识。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中医义诊下基层等活动,组织中医课堂进学校、进社区等,除了把脉问诊之外也可传授八段锦的中医理念等,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中医的实惠,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展开全文
温馨提示:若您在查看过程中遇到附件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请您将本文链接复制,并粘贴至手机浏览器进行打开操作。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