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公基》:水下打靶实验(贾德)

 

必知实验22:水下打靶实验(贾德)

学习迁移理论,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

贾德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贾德说:“理论(指折射原理)曾经把有关的全部经验――水外的、深水的与浅水的经验――组织成为整体的思维体系。他们(被试)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种深度的水的时候就能有效地应付了。换言之,他们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一)实验流程

1.实验一

贾德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通过这一实验提出了自己的概括化理论。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A、B两组进行不同的安排。

 

(1)实验过程

A组被试先教给他们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然后再进行练习(练习高度1)。

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练习高度1)。

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改变目标在水中的深度(高度2),再进行检测,分析学生的结果。

结果发现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

(2)实验结果

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贾德说:“理论(指折射原理)曾经把有关的全部经验——水外的、深水的与浅水的经验——组织成为整体的思维体系。他们(被试)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种深度的水的时候就能有效地应付了。换言之,他们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2.实验二

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后来,亨德里克森等人曾改进了贾德的实验。

(1)实验过程

他们把被试分成三组而不是两组:第一组不加任何的原理指导;第二组被试学习物理学的折射原理,知道水、陆之间物体的位置有折光差异,目标不在眼睛所见的位置;第三组则进一步加以指导,给他们解释水越深目标所在位置离眼睛所见的位置越远。第一次实验时靶在水深6英寸处,第二次靶在水深2英寸处。

(2)实验结果

击中靶所需的练习次数

水深6英寸

水深2英寸

迁移的进步%

第一组机械学习

9.10

6.03

34

第二组了解折光原理

8.50

5.37

37

第三组了解折光原理和深浅比例

7.73

4.63

40

这一结果表明在学习打靶时,由于二、三组被试了解原理,成绩优于第一组的机械练习;而第三组的成绩优于第二组更说明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迁移,在了解原理原则与其实际应用情境的关系时效果会更好。他们不仅进一步证实贾德的理论,而且指出,概括化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教学方法上注意如何概括,如何思维,就会增加正迁移出现的可能性。

(三)启示

经验类化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Judd,1908)提出来的。这个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的相似性,而在于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的理解。

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经验类化理论的经典实验。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作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学生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对此,贾德是这样解释的:理论曾把有关的全部经验,包括水外的、深水的和浅水的经验,组成了整个的思想体系,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背景上,理解了实际情况以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贾德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所以贾德的学习迁移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

经验类化理论与相同要素说的区别在于,桑代克的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和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而贾德则认为在先期学习A(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练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够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学习A和学习B之中。

这一理论倾向于把两个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的重要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即共同要素并不能自动导致迁移,经验的概括才是重要的。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