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公基》:赏罚控制实验(班杜拉)

必知实验17:赏罚控制实验(班杜拉)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成人榜样对儿童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的行为,而非通过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射的联结或者对于行为的强化来习得新的行为。

班杜拉选择了66名四岁的儿童作为被试,并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观看一个成年男子(榜样人物)对一个像成人那么大的玩具娃娃作出种种攻击行为,不同组的儿童观看电影中的同一攻击行为的不同对待结果。

第一组是攻击—奖赏组

该组儿童看到一个成年人(榜样人物)采取攻击行为后,另一个成年人对他奖赏,称赞他为勇敢的胜利者,并给他巧克力等食品。

第二组为攻击—惩罚组

该组儿童看到一个成人(榜样人物)采取攻击行为后,另一个成年人指责他,骂他是暴徒,打他并迫使他低头逃跑。

第三组是控制组

该组儿童看到一个成年人(榜样人物)采取攻击性行为后,既没有受到奖赏,也没有受到惩罚。

然后儿童一个个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去。房间里放着各种玩具,其中包括玩具娃娃,在十分钟里,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行为。结果表明,看到“榜样行为”的侵犯行为受到惩罚的一组儿童,同控制组儿童相比,在他们玩洋娃娃时,侵犯行为显著减少。反之,看到“榜样人物”侵犯行为受到奖励的一组儿童,在自由玩洋娃娃时模仿侵犯行为的现象相当严重。

班杜拉用替代强化来解释这一现象:观察者因看到别人(榜样)的行为受到奖励,间接引起他本人相应行为的增强;观察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产生替代性惩罚作用,抑制相应的反应。

所谓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因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间接地受到强化。例如一个学生看到同学关心集体的行为受到表扬和奖励,就会增强自己以同样的方式行事(如主动打扫教室、向班级提合理化建议、在公益活动中发挥作用) 的倾向。相反,看到某同学考试作弊的行为受到学校平厉批评和惩罚,就会减弱自己的作弊行为。这后一种情形称为替代惩罚。

许多研究表明,榜样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未受到强化的行为,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模仿,如罗茨克兰斯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经常观察到别人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的儿童,攻击性最强;经常观察到别人的攻击行为受到惩罚的儿童,则不去模仿这种行为,攻击性最弱;而偶尔观察到他人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偶尔又观察到他人的攻击行为受到惩罚的儿童,则攻击性处于强弱之间。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