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公基》:客体永久性实验(皮亚杰)

必知实验4:客体永久性实验(皮亚杰)

很多妈妈在带小孩的过程中,因为要处理其他事物,躲着孩子偷偷溜走。起初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成功脱身,但随着小孩长大,这个方法就不灵了,原因在于小孩渐渐有了客体永久性的的观念了,他会哭闹着到处找妈妈。

实验流程皮亚杰对他称之为客体永久性现象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独创性的观察,认为儿童认识到物体永久性的能力是从生命的第一天起缓慢发展的。

 

(一)阶段

1.第一和第二分阶段

(0~4个月)中,婴儿没有存在于他们之外的客体的概念。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客体离开他们的视野,大多数情况是婴儿只在他们最后看见这个客体的地方去寻找一会儿,如果这个客体不再出现,他们就接着做别的事,并不想再去寻找它。对婴儿来说,眼中看不见,心中也就消失了。

2.第三分阶段

(4—9个月),有了新的进步。这时婴儿对外部世界感到有兴趣了,结果使得他们逐步获得一种对外界事物永久性的较完整的观念。如果客体在他们眼前落下,他们会到客体落下的地方寻找。他们也能寻找部分隐藏的物体。同样,如果他们暂时把一个客体放在一边(例如放在背后),过一会儿他们仍能找到这个客体,当然只有客体与他们动作有关时才能这样做。

不过,这一阶段的婴儿不能找到其他完全隐蔽的客体。例如正在玩的物体被完全移到幕后时,婴儿只是缩回伸出的手。从他的反应看,好像客体已经消失。

3.第四分阶段

(9~12个月)标志着对客体永久性的名副其实的观念的开始。这时,婴儿能找到完全隐藏的客体。例如,将玩具用毯子完全盖着,婴儿会揭开毯子找到它。表明这时的婴儿已经知道:即使物体看不到,它们依然是存在的。但是,皮亚杰发现这一分阶段有一个有趣的局限,当他把物体藏在A处时,婴儿能找到它,然后,他把物体放在B处,婴儿仍然会到A处寻找它。

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遵循一个转位的系列(从一个隐藏的地方到另一隐藏的地方的移动)。

4.第五分阶段

(12—18个月),婴儿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的移动来寻找它们。但是,当位移过于复杂,他们仍然会回到原处寻找,好像客体仍存在于他们过去发现之处,并未随着移动而变化。

5.第六分阶段

(18—24个月),婴儿能跟随看不见的转位。例如,这时儿童能够找到绕着沙发迂回滚到沙发下面的一只球。儿童所以能够这样做,是由于他虽然看不见球了,但他仍能在自己的内心摹想球滚动的轨道。

皮亚杰指出,儿童形成客体永久性的观念是同他对客观世界的整个时间——空间组织和因果性组织的认识密切联系着的。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发展是儿童在以前和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运动协调性发展而形成新的经验结构的结果。儿童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过程。

 

(二)实验结论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也叫“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

皮亚杰通过上述一系列“藏找”任务证明了客体永久性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感知运动阶段的典型特征就是客体永久性。

展开全文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