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为方便广大考生,金标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相关备考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1.依次填入各句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和他虽然都生活在昆明,但也只是_______见见面。
②她_______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40年过去了,来到自己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_______想起往事。
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_______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例外。
A.偶然 不管 无论 当然
B.偶尔 不论 难免 诚然
C.偶然 无论 不免 诚然
D.偶尔 不管 不免 当然
2.或许,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焦虑,尼采曾对“短暂之物”报纸的出现怒不可遏。后来,“热闹”的电视取代了“冷静”的报纸;今天,“_______”的网络又取代了“群聚”的电视。技术的_______可以改变我们的相处方式,但情感的交互却从来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
A.孤独 更新迭代
B.隔离 日新月异
C.单一 此消彼长
D.寂寞 革故鼎新
3.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在“三农”领域的政策由过去的“只取不予”完全变成了“只予不取”,对广大农民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在“只予不取”的视野下,_______________。措施得当,“四两拨千斤”,花少钱也能办大事;措施欠妥,花再多钱也有可能把好事办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农村治理必须突出基层群众的自主性、自治性
B.有必要对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C.农村治理依然存在讲求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的问题
D.只有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才能有所成效
4.文学的品种有很多,但在一个孩子最初的阅读阶段,走出童年的童话阅读,最适合少年时代的便是散文阅读。散文,因其内容亲近而亲切,更便于孩子接受;因其篇章短小而精悍,更便于孩子吸收。无论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孩子审美和认知能力,或是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尤其是情商,散文都具有其他文体起不到的独特作用。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童话属于童年,散文属于少年
B.散文内容亲切,篇章精悍,受到少年的追捧
C.散文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使其成为少年时代的良师益友
D.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阅读史,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阅读内容
5.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田野叙述中,一个有益的维度。
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看法是( )。
A.不可避免
B.情有可原
C.有利有弊
D.益大于弊
1.【金标尺答案及解析】D
实词+虚词辨析题。[本题考点]词义理解、感情色彩、语意程度。第一空,“偶然”强调意外,与“必然”相对,“偶尔”没有这个意思,仅说明频率少。根据句①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偶尔”更恰当。第三空,“难免”有惋惜之意,后面一般跟负面信息,表客观色彩。“不免”表示不禁、免不了,后面可以跟中性信息,表主观色彩。根据句②要表达的意思,选择“不免”更恰当。第四空,“当然”,表肯定,不容反驳。而“诚然”语气没有那么强烈,有“固然”之意,一般表让步。根据句④表达的意思,横线处应该填入表肯定的词,语气比较强烈,因此选择“当然”。故本题答案为D项。
2.【金标尺答案及解析】A
综合辨析题。[本题考点]词语搭配、反对关系。第一空,根据文段“‘热闹’的电视取代了‘冷静’的报纸”可知,待填词语与“群聚”语义相反,表达单独之意。A、C两项均符合文意。B项“隔离”指断绝接触,其反义为“接近”、“靠近”;D项“寂寞”指孤寂、落寞,其反义为“喧闹”、“热闹”,均无法与“群聚”构成语义相反的对应,排除B、D两项。第二空,搭配“技术”,A项“更新迭代”指不断的进步、更替,填入文段表达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我们的相处方式,符合文意。C项“此消彼长”指这个上升、那个下降,通常搭配多个对象,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3.【金标尺答案及解析】C
语句填充题。横线设置在中间,需紧密结合上下文。根据文段可知,横线之前提出背景,横线之后在强调措施合理与否,会带来的好处与影响,故横线处句子需承接上文“只予不取”背景,同时从大方向上引出后文“措施”话题。对应选项,C项“讲求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符合文意,衔接得当。A项,上下文均未提到“农村治理”、“自主性、自治性”相关话题,与文段话题衔接不当,排除;B项,为措施的具体内容,而非从大方向上引出措施,同时前后文内容和衔接不上,排除;D项,为措施的具体内容,而非而非从大方向上引出措施,且仅体现了好的措施的内容,衔接不当,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4.【金标尺答案及解析】C
主旨概括题。[本题考点]总分结构。文段首句提出一个观点,即散文是最适合少年时代阅读的文体,后文从散文的特点以及散文对孩子能力培养的作用两方面对首句观点进行论证。因此,文段为总分结构,总说部分的观点为文段的重点。结合选项,C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表述过于绝对且“童话”是为了引出“散文”,非重点,排除;B项“受到少年的追捧”无中生有,排除;D项表述没有提及“散文”、“少年”整两个核心话题,重点偏移,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5.【金标尺答案及解析】B
态度理解题。[本题考点]转折关系。根据文段“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中“免不了”可知,个人结果渗入研究,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后文通过转折词“不过”强调文段重点,阐述即使渗入个人情感,也是“不要紧”的,而且“不是一件太糟糕的事情”,同时被看做是越来越有益的维度。所以整个文段就是在强调,研究中渗入个人情感这件事情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没那么严重,是可以接受的,是情有可原的。结合选项,B项当选。A项,“不可避免”同义替换“免不了”,但是它属于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强干扰想,易误选,“有利有弊”是文段论述内容的一个事实情况,但是,通过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述可知,作者更倾向于有利的一面,排除;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详细阐述“弊端”,也没有就“益与弊”进行比较,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