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疑问:民事法律行为的形成条件是: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但是最开始法理学学过法律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比如登记结婚、侵权、犯罪行为等等。这个侵权就是违法行为,但是法律行为依旧成立。
[相关题目]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不包括( )。
2021-09-01 21:49:10
回答于 2021-09-02 09:23:59
侵权是事实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例子举不出来。但是法律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那民事法律行为肯定也是有作为和不作为的区分。要是不作为的行为那怎么又能保证民事法律行为以合法产生为前提呢
就比如违反合同约定。是违法行为吧,那和合法为前提怎么产生联系呢
回答于 2021-09-07 09:35:02
违约行为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有一定的争议,法律行为要求有一意思表示而且产生法律后果。违约行为产生法律后果那是一定的,关于有无意思表示这一点有争议。 民事构成主体、客体和内容。客体中的行为包括作为话合不作为。举例:债务人不得转移资产逃避债务、不得损害他人的物权、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等等。
可能我之前没表述清楚。您举例子说民事不作为的行为(相当于说是不合法的行为),但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是以合法为前提的啊。所以我感觉这两个就是矛盾的。
回答于 2021-09-08 14:50:41
同学,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把几个混淆的概念辨析一下。 第一,不要把作为/不作为等同于合法/违法。这是两个东西!例如我主动辱骂他人是违法行为,同时,他也是积极的作为行为;而我在形成对他人名誉诋毁后拒不消除影响是一个不作为的行为,同时也是违法行为。他们是有重叠,有交叉的两组概念。 第二,我们鉴别一个行为是否是民事法律行为,需要考虑到这个行为是否是在当事人意思趋使下做出的,同时还要求能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构成法律行为,不见得就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还有要满足其他条件,就是题目中的ABD三项所述。 所以,你纠结的可能是是否属于民事法律行为,题目的关键是在于有效两个字。要知道民事法律行为除了有效的,还有三种效力瑕疵情形哦: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