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从长远看是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这个不就是C D的文字来源吗?哪里看出无中生有呢?
[相关题目] 对企业,无论它是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明星企业”,只要查实偷排偷放行为就予以重罚。企业和人是一样的,只有罚重了、打疼了,才会在思想上强化认识,并将整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对于屡教不改者,该停工停工,该关厂关厂。因为在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我们逐渐认识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从长远看是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2023-05-06 14:11:11
回答于 2023-05-06 16:33:12
文段前文提到了措施,即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对屡教不改的予以处罚,然后分析了这样做的原因,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做法是不利于长期发展,对前面的做法进行解释说明。待填句要总结前文,且要与前文的话题一致,前文的重点话题是要整改,不能以环境换经济,所以待填句也要涵盖前文重点。C项只能对应前文的解释说明,是前文的非重点内容,且C项不是一个做法,不能解决以环境换经济的问题,并不能对整个前文进行一个总结。D项,文段并未将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进行比较,它只是说破坏生态环境去发展经济,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这并不是将两者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