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
金标尺 许*

第二段,论点说口红普及,第二段说古时候口红那句,算不算是类比不当哎,时代不一样了。 最后一段中,两句话,老师讲都是论据不充分。论据不充分和复合原因的辨别,复合原因是归为一个原因,那最后一句,这才使得它被人钟爱,应该算是复合原因吧。论据不充分是说得到论点还需要其他原因,但不会有标志性词语说只归为一个原因。那以后在题目中,是直接写论据不充分就可以了吗?不需要分析是复合原因还是论据不充分了吗?

综合应用能力B类

2023-04-26 16:18:20

金标尺 李* 老师

回答于 2023-04-26 17:22:07

类比不当:两个不同事物的简单类比,即两个不属于同类别的事物。通常情况下,两个事物的表述置于一句中。具体可参照生命在于静止那年的试题。如:树木和人。 为什么我们说类比不当是两个事物在本质上不具有可比性,那是因为这俩事物根本就是不一样的。 但注意一下哈,除了类比不当,其他的知识点都是论据与论点分开的,论据是论据,论点是论点。只有类比不当没有明显的论据论点的逻辑性,会将两者置于一个地方,中间用分号隔开。 论据不充分:1(论据)+2(论据)=3(结论) 1、2、3是顺承下来的线性关系,缺了论据2,这个链条就断了,结论3只通过1是得不出来的,必须有中间环节。 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链条来理解哈,取掉任何一环,链条就断了,即这根链条上必须要一个都不少才是完整的。 复合原因:1(论据)+1(论据)+1(论据)=3(结论) 1、1、1是同等地位,甚至是无数个1,共同作用推出了结论,中间抽掉一两个1无伤大雅,这个结论还是成立,但不能只有一个1,即至少要有两个及以上,但凡还存在其他原因可以跟它是并列的同等地位,那就更多是复合原因了。 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伞的骨撑来进行理解,每个伞骨都是一个论据或者原因,共同作用撑起了伞面,取掉一两根,伞面还是撑着的,但只留下一个就不行了,撑不了了。

金标尺 李* 老师

回答于 2023-04-26 17:24:26

口红的普及和古时候的口红是怎么样的,更多的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即不同的话题,更多的是话题偷换,即偷换了概念哈。 至于你提出的二问,建议把刚讨论的论据不充分和复合原因的理论再理理哈。 加油……

金标尺 许* 同学

第二段,论点说口红比其他护肤品更普及,后面引用古文说口红那句,大家不戴其他配饰,不抹粉,只涂口红。这算不算是把两个时期的事情来进行比较了哎,虽然都是说口红普及的事情,但是时代不一样了,不能用以前推现在,不能简单等同,算不算是类比不当哎。

金标尺 许* 同学

论据不充分是,论据推不出论点,因为链条断了,差条件。 复合原因,论据可以推出论点,只是多个原因同时存在,论点只强调某一个原因的唯一性。 这样理解吗? 那素面朝天总是最清爽的,推出有人不喜欢涂口红。 口红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暗示,这才使得它被人们所钟爱。 那我觉得这两个论证,论据都可以推出论点,但不是唯一原因。并不存在断链条的情况。那为什么这两个还是论据不充分哎?

金标尺 许* 同学

这个观点三,也是论据不充分和复合原因辨析不清楚。 论据说喝咖啡和运动两个原因导致减肥了,论点说喝咖啡就可以减肥了。只归为了一个原因,这不是更像复合原因一点嘛。

金标尺 李* 老师

回答于 2023-04-27 17:01:45

我们之前有次应该是讨论过论据不充分的哈。 论据不充分: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哈。 一是论据只提及了一个内容,而论点却提及了多个内容,这种较为简单。 如: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天赋,它是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因此,培养想象力靠天赋,跟后天关系不大。论据仅提及了想象力和天赋之间的关系,并未提及论点中还涉及的想象力与后天间关系的内容。 二是链条断了,需要接上链条,即搭桥,将论据论点建立联系。可以借助判断推理中搭桥的方法来理解。 如:素面朝天最是清爽,所以有人不喜欢涂口红。论据强调素面朝天清爽,而论点强调有人不喜欢涂口红,这两者一个是不喜欢化妆喜欢素面,一个是有人不喜欢涂口红,中间缺少联系,需要建立联系,若我们加上“喜欢素面的人不喜欢涂口红”,那么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将素面朝天和有人不喜欢涂口红建立起了联系呢? 同理,口红给人心灵暗示和口红被钟爱之间是不是也要建立联系呀? 再看看呢…… 复合原因的知识点前面理解得不错,继续加油哈。但是后面在观点三这里又犯糊涂了哈。原因说的是论据,论据提出的是形成论点的一个原因,不是在论点里找原因哈 观点三的问题: 论据强调运动前喝咖啡助于减肥,而论点强调咖啡可以减肥。对于论据,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三种理解呢:一是运动可以减肥,二是喝咖啡可以减肥,三四既运动又喝咖啡才可以减肥。表述不明确,那么在论据中是不是应该进行一个具体的说明呢,即论点形成之前。 第二段口红和古时候的口红那个,建议多理解理解一下偷换概念的知识点哈。类比不当是两个完全不同,两个压根儿就没啥关系的名词性事物。 如:树木和人 偷换概念:论据论点中的名词性概念(相似,但本质不同,两个名次性概念多有形容词修饰)不能混淆,或者话题不同。 如:动物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两者概念相似,因为都是雌激素;但本质不同,因为一个是动物的雌激素,一个是植物的雌激素) 缓缓,再理理呢,加油……

金标尺 许* 同学

以过去事实推将来,是属于预期理由还是类比不当额?古时候口红普及推现在口红普及,我一直当成类比不当了。

金标尺 许* 同学

口红给人心灵暗示,这才使得口红被钟爱,这个不需要再建立联系了吧,它是被钟爱的原因之一,不是在强调原因的唯一性吗?

金标尺 李* 老师

回答于 2023-04-28 16:30:19

口红能给人心灵暗示,所以口红能够被人钟爱。我想问一下,在口红能给人心灵暗示和被人钟爱之间,能不能进行搭桥?若能,就是论据不充分。搭桥好了,结论就成立。再问一下,是个口红就能被人钟爱吗?这里要结合一下生活实际,得思考一下哈…… 那么这里怎么搭桥呢?是不是应该加上“有些能给人好的心灵暗示的口红往往是会被人钟爱的”这样一个条件,这样是不是就将口红给人心灵暗示和口红被人钟爱之间建立了联系呢,然后再得出“口红是被人钟爱”的结论才不突兀呢。 过去事实推未来,存在两种情况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思考性,继续加油……) 一、表述正确 论据是过去事实,论点的未来表述相对不绝对。如:前几日天气晴朗,那么未来几天可能会下雨。(表述正确) 二、预期论据/理由 论据是过去事实,论点的未来表述绝对。如:昨日天气好,那么明天会下雨。(未来的判断是以过去事实为前提、依据、理由的,为基础性预期/论据/理由。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存在一定的变数,无法通过过去事实推出必然性的未来,无法将过去事实作为预期来推断必然性的未来,因为无法确定未来会和过去保持一致性)这个点在课上不常讲,因为不常考这个方面的预期论据哈。 常考的是过去为可能性推测推必然性结论(课上要讲,考试常考) 加油哈……

金标尺 许* 同学

常考的是过去为可能性推测推必然性结论?这个是什么意思额? 过去不是已经发生发生了事实吗,过去为可能性推测必然?这个没有理解。 上面说的两种情况, 一是过去事实推未来可能结果,如昨天下雨了,后天可能下雨。为正确说法。 二是过去事实推未来必然结果,如昨天下雨了,后天必然下雨。属于预期理由。 那这个跟古时候口红普及,现在口红普及那个题有点一样,像是预期理由了。 是这样理解不?

金标尺 李* 老师

回答于 2023-04-29 22:29:30

常考的课上会讲的预期理由,过去猜测推必然性现在或将来。 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预测国家可能会一直推行计划生育。那么,我们今天或将来也应该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但结合实际我们可知,现在与过去的猜测并没有保持一致性哈,不能以过去的猜测来推必然性的现在或未来。 你这边再看看呢,实在理解不了的话,建议与线下课老师再进行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哈,加油……

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