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
金标尺 冯*

求解,这道题为什选b呢?可以分析下吗?谢谢

教育理论知识

2022-02-12 21:34:44

金标尺 罗** 老师

回答于 2022-02-15 15:43:28

本题考查的是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这道题需要着重区分的是阶段性和不平衡性。阶段性强调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各不相同,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要看到他们在各个时期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分阶段的教学。比如:“小学教育成人化”就是违背了阶段性。而不平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发展不同速,比如人的记忆力发展,在20岁左右是记忆的黄金期,随后会稍有减弱。二是不同方面成熟时期不同,比如,婴儿的情绪在很小已经成熟,但是此时情感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不平衡性强调的是发展的时速。生理和心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样的时期,即关键期,对其进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阶段性强调的是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不一样。本题中可通过关键词“关键期”明晰,体现的是不平衡性。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往往每一阶段都是某一个特殊职能的关键时期,如儿童时期的语言职能的发展、青春期的良性心理发展的等。该观点说明教育应适应人的各阶段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强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并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其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就是要分阶段教学,不能将儿童成人化。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C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D项: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要循序渐进。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咨询